意大利在宗教和经济上的重要地位致使奥托一世疏忽对本土的统治

大家都知道吗?东部边界一直是德意志国王关注和垂涎的地区。海因里希一世在建立萨克森王朝之初就继承了加洛林王朝的东进政策,不断进军多瑙河、易比河以北地区,把王国的边界延伸到斯拉夫人居住的易比河流域地区。奥托即位后继续实施其父的东进政策为了加强对斯拉夫人的统治,一方面扩大了在东部边界马尔克伯爵领地的建制,在易比河下游、中游和萨勒河之间设立两个东部马尔克伯爵领地,以此为据点步步东移,德意志的贵族和农民也源源不断地殖民到东部马尔克伯爵领地。

另一方面,奥托大帝为在这个新征服的地区施行政教二元的执政措施,加强在斯拉夫人中推行基督教化,在这两个伯爵领地内设立若干个主教区,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马格德堡大主教区。967年4月,奥托大帝在拉文纳宗教会议上获得教皇约翰内斯十三世(972年在位)的首肯,把原有的马格德堡主教区提升为大主教区,作为在易北河东岸地区斯拉夫人中间传教的大本营,以此为核心在易比河中游设立勃兰登堡、哈弗尔贝格,荷尔斯泰因的奥尔登堡、梅泽堡等诸多主教区。

此后,这些新设立的主教区先后都被置于美因茨大主教的管辖范围内。同时,奥托大帝还在德意志的北部设立了石勒苏益格、里佩、奥胡斯等主教区,将其划归汉堡-不莱梅大主教区的辖区内,即扩大这两个大主教区的辖区范围,同时也加强对新教区的控制和管理。不仅如此,奥托大帝还于937年在马格德堡建立圣毛里蒂鸟斯修道院,赐予其大量的地产、享有在易北河东岸斯拉夫人地区众多的城堡以及在这个地区的各种用益权。

奥托大帝不仅通过传教和设立主教区、建立修道院等宗教政策施加对东部边疆地区的政治影响,而且还在这个东部边界地内设立一种新的建制,即以城堡为行政管理单位建制的城堡辖区城堡辖区这种建制最先建于马格德堡,其行政职能是统治被占领的斯拉夫人地区,保护所在居民的安全,这种具有行政管理职能和军事防御功能的行政建制与大主教区和修道院进行传教的宗教政治作用相互结合。基督教化和军事防御稳定了东部边界的政治局势,大主教、主教和修道院院长成为奥托大帝倚重的一股政治力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德意志政治制度建构的走向。

奥托大帝的教会政策得以顺利实施的一个先决条件是保持与罗马教皇之间和睦的关系,并给予教皇有力的保护。965年末,罗马城内的贵族再次为争夺教皇的职位发生暴乱,奥托大帝于966年8月第五次率军进军意大利。在这次对意大利的远征中,奥托大帝把德意志的势力范围从意大利北部扩大至南部,967年在卡普阿接受贝内文托公爵潘德尔夫的效忠宣誓。对奥托大帝来说,意大利的经济地位与罗马教会的宗教地位一样重要。

10世纪意大利的商业和手工业活被年动都远比欧洲其他地区活跃,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之成为东西方贸易志的天然中转站,伦巴底肥沃的冲击平原,保留了罗马帝国时期工业技术月的遗产和传统的米兰、热那亚、都灵等城市,这些都为意大利活跃的手工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正如意大利著名的历史学家奇波拉在其主编的《欧洲经济史》中所阐述的:“特别在经济领域中,意大利比欧洲其他地方都远为先进。

这个支配地位部分地源于她能坚守罗马与拜占庭古典传统的技术和优良的组织形式…”意大利从古代起就与东方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是地中海地区进行贸易往来的巨大分发站,奥托大帝多次进军意大利加强了其与德意志的密切联系,学者汤普逊认为:“意大利是德意志黄金供应的一个来源,越来越多的与东方的贸易,使黄金源源不绝地向阿尔卑斯山外流出。”在奥托多次进军意大利之后,德意志的君主基本控制了阿尔卑斯山通向中欧的各个口,从中获取丰厚的经济利益。

意大利在宗教和经济上的重要地位,致使奥托一世执政时期经常滞留在意大利,疏忽了对德意志本土的统治,这就为德意志境内的地方贵族增强自身的政治和经济实力提供了大好的机遇。973年5月7日奥托大帝去世之后,德意志南部的教俗贵族为争夺主教管辖区相互发生争斗,洛林、巴伐利亚等地区也多次发生动乱。奥托二世十八岁即位,此后他用了整整7年的时间平定帝国内各地此起彼伏的叛乱。他先发制人地治服了施瓦本公爵与波希米亚和波兰公爵企图推翻皇帝的密谋,用外交手段平息了有法国国王参与的洛林贵族的反叛,以及在巴伐利亚、帝国北部、西部发生的骚乱。尽管如此,奥托二世依然没有放弃实践其父重建“罗马帝国”的宏愿。

980年10月,奥托二世率军远征意大利,扶持被罗马贵族赶下台的本尼狄克七世教皇,驱赶在意大利南部的阿拉伯人,重新把这一地区置于德意志皇帝的统治之下。然而,一场重病击倒了风华正茂的皇帝,983年12月7日,年仅28岁的奥托二世客死罗马。三周之后,3岁的奥托三世在亚亨被推选为德意志的国王,由美因茨的大主教维利希斯和拉文纳的大主教约翰内斯在亚享大教堂为其主持加冕礼。

新国王年幼登基,摄政权成为篡位者们争夺的对象。此时被奥托二世囚于亚亨、人称“争端者”的施瓦本公爵海因里希二世,的帮助下获得自由,他以奥托三世叔父的身份向科隆的大主教瓦林索要摄政权,此后又于983年复活节之际策动其亲信在奎德林堡选他为王。为了获得支持,“争端者”海因里希不惜与波兰、波希米亚以及法国的国王结成联盟,因此遭到以美因茨大主教维利希斯和萨克森公爵贝尔哈德为首的德意志诸侯的强烈反对。他们极力维护奥托三世的王位,拥立皇后塞奥法诺为摄政王。

为了保住奥托三世的皇位,皇后塞奥法诺充分施展其卓越的政治才能。985年6月,她以封赐巴伐利亚公爵领地为条件与“争端者”海因里希相互妥协,原有的巴伐利亚公爵海因里希二世改封为克恩滕的公爵;乌尔姆斯的奥托虽然失去了克恩滕公爵领地,但获得莱茵河上游以西的大片地区。皇后塞奥法诺对封地进行的调整既满足了反对派对领土的要求,也维护了忠诚者的利益。986年复活节之际,皇后塞奥法诺在奎德林堡召开王国会议,授命再次为奥托三世施国王加冕礼,效仿奥托大帝任命施瓦本公爵为司库大臣,巴伐利亚公爵为膳务大臣,克恩滕公爵为掌酒大臣,萨克森公爵为御马监。

994年9月,奥托三世成年亲政。幼年登基后就深陷王国内争夺摄政权漩涡之中,无疑给年仅15岁的少年打下了深刻烙印;另一方面,从小受到的古典和基督教的教育也为其储备了丰富的知识,他在亲政之后立刻显示出卓越的统治才能。毋庸置疑,戴上皇冠是奥托三世必须实现的政治目的,在稳定德意志境内的局势、消除斯拉夫人对易北河边界地区的威胁之后,奥托三世于996年3月出兵意大利。行进至帕维亚时获悉教皇约翰内斯十五世去世,奥托三世立刻任命德意志的宫廷教士、乌尔姆斯的奥托的儿子布鲁诺为教皇,称格雷戈尔五世,他是中世纪历史上第一位德意志籍的教皇新教皇上任后完成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于同年的5月21日加冕奥托三世为皇帝。

新皇帝自称为“罗马皇帝奥古斯都”,他梦想再建一个罗马帝国的野心昭然若揭。为此,奥托三世启用精通罗马法的意大利韦尔切利的罗马法学家利奥为宫廷法庭的陪审法官,协助年轻的皇帝发布敕令,起草法律文书。此外,他还招募了一批精通罗马古典文化的主教和大主教,他们对奥托三世的决策和帝国思想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与此同时,奥托三世积极寻求与拜占庭皇帝的友好关系,在宫廷内施行古罗马的礼仪,明确地提出“复兴罗马帝国”的政治目标,甚至将这一政治口号印在皇室铸的钱币上。奥托三世的政治目的决定了其掌控罗马的必然性,997年、1001年,奥托三世先后两次进军罗马,并且企图把德意志帝国的势力范围伸向波帝国之路兰和匈牙利地区,然而突如其来的高烧击倒了怀有重建罗马帝国梦想的皇帝,1002年1月24日奥托三世在离罗马不远的潘泰诺城堡与世长辞。

奥托三世的突然去世不仅让“复兴罗马帝国计划付诸东流,波兰和匈牙利借机又摆脱了德意志皇帝的控制,而且还改换德意志帝国的王朝。年仅22岁的皇帝无子嗣,德意志的王位两易其主后,最终1027年由洛林公爵康拉德二世即位开始了萨利尔王朝的统治。谢谢您能看到最后,大家都来说说吧,发表一下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喜欢小编的可以关注哦!

yabo394

yabo394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